第十八章-因果有无
因果有无
或有问于老衲者曰:因果报应,到底是有是无?此一问题,余一时颇难遽答。
因为报应两字,依照儆惕俗世人心,当然为有,但根据大乘学理,则为幻为虚。
所谓有者,为未悟者始有之,确确实实,善报恶报,均现目前,何得云无?此皆为未悟者执虚取舍,有是有非,执于生死,因此报应无差分毫。苟能不执生死,不起分别,不增不减,人生实如一梦,空虚幻有而已,何得云实?
佛说:[悟者报应自然清,不悟还须偿业债]。由此可以明白。梦中似幻非幻,似真非真。醒来时一切皆虚,未醒时一切是实。人生如梦,未完之前,做人件件皆是事实,一到大澈大悟,又何尝是真?所以报应,云有非有,云无亦无。
到底如何才能得悟?能 [放下因缘] 就可以得悟。何谓放下因缘?不执于苦乐, 不执于有无,虽有苦乐之见,有无之忧,但不生苦乐,有无之诤。苦亦如是,乐亦如是,有亦如是,无亦如是,绝不起分别心,将一切因缘放下,能如是,苦亦不知其苦,乐亦不知其乐,匆匆数十年,来也如如,去也如如,何有报应?
有病在身者,以无病视之,便不觉苦。有苦时亦应自明,此乃前生果报,应偿之债,清偿之后,便得身轻,如此视之,报应何有哉?
我之得悟,乃是[ 无所得] 三字而来,其理何在?因为佛法不法,说佛法者,便不是佛法。法也如是,佛也如是,不能执相,不能执有。要明白佛法不执明顽, 知亦不知,不知亦知,是为真正如如。所以无所得就是达到如如境界,便可成佛。
评论